立秋不代表酷热终结!大数据揭秘哪里凉风渐至,哪里台风青睐发表时间:2022-08-08 13:00 今天(8月7日)开始,我国进入立秋节气,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,意味着夏去秋来。对我国大部而言,立秋并不等于入秋,盛夏的暑热还没褪去,秋意也并未登场。中国天气网梳理气象大数据发现立秋还是台风活跃的时段,特别推出常年立秋期间台风“打卡地”排行榜,看看哪里台风最活跃。 立秋分三候,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生,三候寒蝉鸣。此时节,人们最直接的感受就是“凉风至”。宋代诗人刘翰在《立秋》中就写道“乱鸦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凉一扇风”,形象表达了立秋天气转凉的特点。 中国天气网通过盘点1991年至2020年气象大数据发现,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,全国平均气温开始从逐步升高转为下降。从我国常年夏秋季各节气平均气温演变图上可以看到,立夏到大暑气温一路升高,大暑达到顶峰,大暑达到顶峰,立秋时节的全国平均气温迅速从大暑的22.4℃降到21.2℃,跌到夏至前的水平,之后,全国大部日渐凉爽。 ![]() 立秋“风”不止 台风偏爱“打卡”广东台湾等地 立秋节气所在的8月,也是一年中台风活跃的时节。中国天气网盘点了1949年至2021年的台风数据发现,台风登陆我国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小暑到白露节气,其中小暑最多,达60个,立秋以59个屈居第二。 ![]() ![]() 立秋节气习俗多 注意科学“咬秋”“贴秋膘”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,还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。民间有“贴秋膘”、“咬秋”、晒秋等习俗。 古时候,人们会在立秋日称量体重,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,那时人们的日子并不富裕,再加上酷暑使人茶饭不思,经历“苦夏”的人们大多会变瘦,于是就有了“贴秋膘”一说。在立秋时,人们会吃炖肉、烤肉、红烧肉来“以肉贴膘”。 在我国不少地方还流行“咬秋”,人们相信立秋时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。清朝张焘的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”。在立秋日这天吃西瓜、香瓜或桃,还寓意啃去暑气。 在湖南、广西、安徽、江西等地有“晒秋”的习俗,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、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,也表达了丰收的喜悦。 中国天气网提醒大家,立秋时节气温仍然较高,食品极易腐败变质,在“咬秋”和“贴秋膘”时注意选择新鲜的食物,同时多吃生津滋润的食品,少吃辛辣、煎炸食品,保护肠粘膜和肠道功能。 |